大清顺鸡五年(1663)冬,顺鸡皇帝着急了所有旗主,在原蛮明苏温河附近的行辕里商议要事。
最近两年的敌我态势有战场变化,对大清来说是愈发的被动。
尽管蛮明人马并未占得太大便宜,可仍旧给大清王师造成了七八万左右的损失。
由于各旗主都对麾下精锐珍惜使用,使得八旗兵仅折损了不到五千,算是能让顺鸡稍感安慰。
但令其恼火的是,从半岛掠来的泡菜人,以及妄图左右逢源的檬古人,面对蛮明人马的进攻,居然开始成批量的投降了。
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,一旦有了先例,长此以往的话,恐怕距离大堤崩溃就为期不远了。
开始是千余人,后来是上万人,若不予以制止的话,往后便是数万人去乞降蛮明了,大清国威荡然无存不说,还会影响实力。
故而顺鸡才想要召集群臣,商议个办法,不论是好主意,还是馊主意,都得先拿出个主意才行。
“都说说吧,但说无妨!”
“……”
“十四叔足智多谋,乃是我大清智囊,不知有何妙计?”
“皇上,臣倒是有一计,只是……”
“十四叔无须瞻前顾后,能为大清分忧,朕可以考虑任何计策!”
“皇上,如今蛮明连年发兵百万北犯我大清,且其战车、火炮、鸟铳之技艺均已超过我大清,工艺上乘不说,装备数量更是以万亿而算之。王师虽仍旧悍勇非常,可面对装备精良之蛮明人马,频现后继乏力。即便伏击敌军,亦不能占得上风,至多也就能取得两败俱伤之结果。而蛮明不论人口、国力、军备,诸多方面业已超过我大清,久而久之,两国实力差距将会更加巨大,战场表现便是如此。那些降明之人便是觉得大清取胜无望,方才投奔过去,好能苟活之。今大清版图超过以往,然战略态势却愈发被动,人口虽近千万,然分于辽阔沃土,面对蛮明攻势,各地实难管理。若是集中起来,则无法耕作。臣以为当须未雨绸缪,仿效耶律大石……”
“十四叔可说的是西逃?”
没等多尔衮把话说完,豪格便跳出来质问,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法子。
“西征!”
多尔衮对这个不恰当的字眼予以了更正,以免刺激到帐内众人。
“哼!有何区别?此地乃是我大清兴龙之地,祖祖辈辈皆生活于此,若是拱手让给蛮明,岂不是亏对列祖列宗?十四叔在百年之后,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?我等大清健儿,既然生于此,当须死于此!”
豪格等了这么多年,终于等到了多尔衮露出破绽的时候,这顿大义之言说出来之后,心里顿时舒服多了。
“若是不走,大清便会亡国矣!”
“十四叔此言分明是危言耸听!”
“依你判断,若是不走,面对蛮明攻势,大清还能支撑几何?”
“……自然是万万年!”
“哼哼!”
豪格放出了大话,多尔衮冷哼一声也就不再多言了。
众人根本就没将豪格的大话听进去,全都在盘算多尔衮抛出的问题。
大清还能支撑几何?
对帐内众人来说,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。
答不上来不要紧,只要跟对人就行了。
否则,那就剩下死路一条了。
多尔衮那么聪明,不看好的事情定然是没有转圜余地的。
众人仍旧没表态,得罪豪格无所谓,那就是个自始至终都没脑子的莽夫。
关键在于皇上是怎么想的,万一皇上不同意睿亲王的提议,那之前这番话就算是白说了。
“十四叔不妨将所想和盘托出,朕亦能权衡利弊得失。若是王师西征,将至何处?所需时间几何?会消耗粮食与兵马几何?”
顺鸡见群人仍旧不敢表态,便直接发话,因为自己心里也是非常的忐忑不安。
随着蛮明人马北犯的持续,每次进攻纵深都会比之前更加向北。
王师能挡住一次两次,三次五次,若是蛮明发动更多次北犯呢?
顺鸡有种预感,王师防线早早晚晚会被推到黑水一线。
届时岂不是意味着大清国土要在黑水北岸了么?
再向北的话,就肯定会跟那边的蛮明藩国接壤了。
蛮明藩国倒是不足为惧,出动万余勇士足以灭掉。
然而之后呢?
继续被蛮明大军北犯?
“皇上,臣以为天山以西是我大清东山再起之地,那里水草肥美,气候与辽东相似。与蛮明西部隔着上千里的荒漠,便是天然屏障。尤其是该地盛产汗血宝马,若王师骑兵能够得到此马,配合火炮、战车,便是所向无敌了。臣听说此前在蛮明境内起事的李自成与柴时华均率部在此地盘踞,业已经营多年,想必此地定是宜人之处,我大清若能得到此地,焉有不兴之理?臣此前算过,西征大约耗时十八个月,人均须携带三石粮食。若能省些吃,两石亦可。动身迅速,未能让蛮明追军赶上的话,想必不会损失太多兵马。”
多尔衮觉得此地已经不宜久留了,能快动身便再好不过了。
在这边多留一年,便要多死上万大清勇士,西征全程最多也就折损这些人马而已。
多尔衮的意思就是两白旗的意思,阿济格与多铎是不可能反对多尔衮的提议的。
当然也有人有先见之明,此时已经快要跑出大清国的控制范围了,譬如勇顺王所部。
吴三桂带着自己的兵马与百姓,目前扎营于捕鱼儿海(清水泊)。
再往西就是以前鞑靼的势力范围了,眼下也是喀尔喀部落的地盘。
吴三桂倒是没降明,但貌似也不打算为大清国冲锋陷阵了,在皇太鸡后期便是如此想法。
现在三顺王与续顺公沈志祥都有类似的想法,只不过做的没有吴三桂那么明显而已。
明摆着打不过,还继续跟蛮明的百万大军死磕,那不是勇猛,那是傻透了!
多尔衮的计划就是,趁此机会,将那些听话和不听话都给带走,豪格例外……
等抵达西域,你们爱这么折腾都可以。
哪怕继续拉出去单过,不也是为大清开疆拓土嘛,无可厚非。
到了那边,天高蛮明远,能够大展拳脚,四面出击,又无需担心蛮明打过来。
当下的情况是,除非能将所有死去的八旗兵都复活了,再找出克制蛮明火器的好法子。
否则,大清国所面临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,而且任何人都能猜到,无非是不敢说出来而已。
顺鸡听完点点头,没有当场表明态度,只能宣布日后再议。
除了豪格很不高兴之外,大家倒是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。
因为不搬家西征,留在这里也打不过蛮明的百万大军啊!
西征起码还有一线生机,留在原地那真就是等死了。
莽夫终究是莽夫,豪格他懂个屁!
除夕之夜,顺鸡在宴会上同意了多尔衮提出的西征计划。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求生。
下旨在开春之后,各旗各部均须集结所有兵马与百姓,带走所有牲畜、家禽、粮食、财物,向第一个落脚点开拔。
能带走的都带走,带不走的就全烧掉,总之不能留给狗蛮子。
落脚点就是吴三桂所在的捕鱼儿海,等于是顺鸡率部投奔吴三桂去了……
原本是想要在顺鸡五年秋收之后再发动西征,但是考虑到开春蛮明兵马就会大举北犯。
届时又会有十数万人投过去,折损上万兵马,顺鸡也只能提前发动西征行动了。
从捕鱼儿海向西,一路会经过饮马河、土剌河、塔密儿河、扎卜罕河等河流,是草原地区河流最密集的地带。
这是多尔衮特意挑选的进兵路径,可以为大军随时补充水分,只要带足了粮食便足以横穿草原。
最终的目标是金山地区(阿尔泰山),等到了那边,再视具体情况,继续西进,还是选择南下天山地区。
豪格这会儿倒是没犯糊涂,大家都在收拾行囊,他率部留下,那真就是找死了。
被那狗太子……狗皇帝逮到的话,非得将其凌迟了不可!
硕托当初是主动投诚的,豪格自问没法跟人家比。
那就是个大清的败类,居然能心安理得地苟活于世。
此前更是从缴获的报纸上看到了那败类的屁话,宣称在其父代善逝世之后,他才是两红旗的头号继承人。
以后若是蛮明大军能够消灭大清国的话,他还要过来继承两红旗的所有奴才和钱物!
真是恬不知耻啊,没想到世上还有这等臭不要脸之人!
满达海等兄弟当然对此愤愤不平,决计不会将两红旗让给这个为狗蛮子卖命的败类。
现在好了,大家合力把两红旗打包带走,硕托连根毛都捞不着了!
只是背井离乡,非常让人难以割舍。
西征长路漫漫,前途未卜,又让大家感到迷惘与惶恐。
好在路上有这么多人作伴,哪怕半道死了,也有垫背的了……
别当真,这就是大家的心里话。
不然有几个人敢跋涉几千里地,去另外一个地方过下半辈子?
当年耶律大石往昔跑,是被金军打得没办法了,大辽已经亡国了。
如今大清王师起兵西征,那是正二八经的战略转移,到了西域再卷土重来!
顺鸡有说这种话的资本,各旗各部上报的兵力总计有近三十七万,百姓达到四百九十五万左右,除战马之外的牲畜有上百万头,家禽近千万只。
携带的粮食达到一千两百余万石,不出意外的话,省着点吃,应该足以抵达金山一带扎营了。
为了多带粮食,顺鸡下令各旗各部除必要骑兵,以及拖拽火炮、弹药、装备外的马匹外,其他马匹均要挂上车辆,用以运输物资。
每人还要携带至少二十斤粮食,以便减轻马车的负担,因为马匹还要携带自身所需的粮草。
由于大量包衣奴才没啥家当,刚好可以用来作为劳力负责运输物资。
最近两年都无法种地,更不会有收成,故而顺鸡命令大量骑兵沿途打猎,补充给养,减少粮食消耗。
抵达捕鱼儿海后,可以进行大规模捕鱼,吃不了的部分便可以晒成鱼干带走。
“皇上,臣迎驾来迟……”
吴三桂起初听说大清西征,心里将信将疑,但皇帝的銮驾都来了,急忙出迎六十里接驾。
“爱卿无需如此,速速免礼平身!”
顺鸡倒是没有丝毫的计较,起码人家也大老远来接自己,至少看不出有反心。
这次不但要投奔吴三桂,还要将勇顺王连同所部一并带走。
吴三桂麾下可是拥有三万精锐,由于这些年都没作战,实力可是不容小觑。
为了让这位异姓王听从自己的安排,顺鸡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。
令小心翼翼的吴三桂受宠若惊,君臣还单独促膝长谈了许久。
五天之后,没有退路的吴三桂便“欣然”同意了伴驾出征西域。
因为已经走投无路了,周边全都是顺鸡的兵马,己部稍有异动,只恐被围得水泄不通。
既然昊菁皇帝已经拒绝了自己反正的申请,眼下又是这等情况,吴三桂也只能选择从善如流了。
好在己部这些年没有在征战,一直处于修养生息阶段,粮食还算够吃,而且在周边还能捕鱼打猎,日子也算过得去。
吴三桂倒是想要继续过这种悠哉游哉的生活,但形势不允许,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吧。
顺鸡也深明大义,早已表示,不用让勇顺王所部开路或殿后,只要跟着走即可。
实际用意便是将该部人马夹在队伍中间,防止其半路开溜……
草原上愿意跟着大清王师西征的各部落,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生活用品。
不愿意走的,多尔衮就派人“帮助”其变得愿意……
总之,王师所到之处,除了草场与河流带不走之外,连部落的营帐都要带走,更别说牛马了。
行军路线上的喀尔喀诸部均对此表示不满,但抵不过几十万清军压境。
尽管这里面有不少檬古部落的骑兵,此时也要随大流了,除非痛下决心,南下投奔蛮明。
与林丹汗西征不同,顺鸡这次天气不错,少有连续下雨的时候。
对众人来说,这算是个不错的兆头。
能维持如此天气的话,便可顺利抵达目的地了。
《明末黑太子》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,
最近两年的敌我态势有战场变化,对大清来说是愈发的被动。
尽管蛮明人马并未占得太大便宜,可仍旧给大清王师造成了七八万左右的损失。
由于各旗主都对麾下精锐珍惜使用,使得八旗兵仅折损了不到五千,算是能让顺鸡稍感安慰。
但令其恼火的是,从半岛掠来的泡菜人,以及妄图左右逢源的檬古人,面对蛮明人马的进攻,居然开始成批量的投降了。
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兆头,一旦有了先例,长此以往的话,恐怕距离大堤崩溃就为期不远了。
开始是千余人,后来是上万人,若不予以制止的话,往后便是数万人去乞降蛮明了,大清国威荡然无存不说,还会影响实力。
故而顺鸡才想要召集群臣,商议个办法,不论是好主意,还是馊主意,都得先拿出个主意才行。
“都说说吧,但说无妨!”
“……”
“十四叔足智多谋,乃是我大清智囊,不知有何妙计?”
“皇上,臣倒是有一计,只是……”
“十四叔无须瞻前顾后,能为大清分忧,朕可以考虑任何计策!”
“皇上,如今蛮明连年发兵百万北犯我大清,且其战车、火炮、鸟铳之技艺均已超过我大清,工艺上乘不说,装备数量更是以万亿而算之。王师虽仍旧悍勇非常,可面对装备精良之蛮明人马,频现后继乏力。即便伏击敌军,亦不能占得上风,至多也就能取得两败俱伤之结果。而蛮明不论人口、国力、军备,诸多方面业已超过我大清,久而久之,两国实力差距将会更加巨大,战场表现便是如此。那些降明之人便是觉得大清取胜无望,方才投奔过去,好能苟活之。今大清版图超过以往,然战略态势却愈发被动,人口虽近千万,然分于辽阔沃土,面对蛮明攻势,各地实难管理。若是集中起来,则无法耕作。臣以为当须未雨绸缪,仿效耶律大石……”
“十四叔可说的是西逃?”
没等多尔衮把话说完,豪格便跳出来质问,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法子。
“西征!”
多尔衮对这个不恰当的字眼予以了更正,以免刺激到帐内众人。
“哼!有何区别?此地乃是我大清兴龙之地,祖祖辈辈皆生活于此,若是拱手让给蛮明,岂不是亏对列祖列宗?十四叔在百年之后,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?我等大清健儿,既然生于此,当须死于此!”
豪格等了这么多年,终于等到了多尔衮露出破绽的时候,这顿大义之言说出来之后,心里顿时舒服多了。
“若是不走,大清便会亡国矣!”
“十四叔此言分明是危言耸听!”
“依你判断,若是不走,面对蛮明攻势,大清还能支撑几何?”
“……自然是万万年!”
“哼哼!”
豪格放出了大话,多尔衮冷哼一声也就不再多言了。
众人根本就没将豪格的大话听进去,全都在盘算多尔衮抛出的问题。
大清还能支撑几何?
对帐内众人来说,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。
答不上来不要紧,只要跟对人就行了。
否则,那就剩下死路一条了。
多尔衮那么聪明,不看好的事情定然是没有转圜余地的。
众人仍旧没表态,得罪豪格无所谓,那就是个自始至终都没脑子的莽夫。
关键在于皇上是怎么想的,万一皇上不同意睿亲王的提议,那之前这番话就算是白说了。
“十四叔不妨将所想和盘托出,朕亦能权衡利弊得失。若是王师西征,将至何处?所需时间几何?会消耗粮食与兵马几何?”
顺鸡见群人仍旧不敢表态,便直接发话,因为自己心里也是非常的忐忑不安。
随着蛮明人马北犯的持续,每次进攻纵深都会比之前更加向北。
王师能挡住一次两次,三次五次,若是蛮明发动更多次北犯呢?
顺鸡有种预感,王师防线早早晚晚会被推到黑水一线。
届时岂不是意味着大清国土要在黑水北岸了么?
再向北的话,就肯定会跟那边的蛮明藩国接壤了。
蛮明藩国倒是不足为惧,出动万余勇士足以灭掉。
然而之后呢?
继续被蛮明大军北犯?
“皇上,臣以为天山以西是我大清东山再起之地,那里水草肥美,气候与辽东相似。与蛮明西部隔着上千里的荒漠,便是天然屏障。尤其是该地盛产汗血宝马,若王师骑兵能够得到此马,配合火炮、战车,便是所向无敌了。臣听说此前在蛮明境内起事的李自成与柴时华均率部在此地盘踞,业已经营多年,想必此地定是宜人之处,我大清若能得到此地,焉有不兴之理?臣此前算过,西征大约耗时十八个月,人均须携带三石粮食。若能省些吃,两石亦可。动身迅速,未能让蛮明追军赶上的话,想必不会损失太多兵马。”
多尔衮觉得此地已经不宜久留了,能快动身便再好不过了。
在这边多留一年,便要多死上万大清勇士,西征全程最多也就折损这些人马而已。
多尔衮的意思就是两白旗的意思,阿济格与多铎是不可能反对多尔衮的提议的。
当然也有人有先见之明,此时已经快要跑出大清国的控制范围了,譬如勇顺王所部。
吴三桂带着自己的兵马与百姓,目前扎营于捕鱼儿海(清水泊)。
再往西就是以前鞑靼的势力范围了,眼下也是喀尔喀部落的地盘。
吴三桂倒是没降明,但貌似也不打算为大清国冲锋陷阵了,在皇太鸡后期便是如此想法。
现在三顺王与续顺公沈志祥都有类似的想法,只不过做的没有吴三桂那么明显而已。
明摆着打不过,还继续跟蛮明的百万大军死磕,那不是勇猛,那是傻透了!
多尔衮的计划就是,趁此机会,将那些听话和不听话都给带走,豪格例外……
等抵达西域,你们爱这么折腾都可以。
哪怕继续拉出去单过,不也是为大清开疆拓土嘛,无可厚非。
到了那边,天高蛮明远,能够大展拳脚,四面出击,又无需担心蛮明打过来。
当下的情况是,除非能将所有死去的八旗兵都复活了,再找出克制蛮明火器的好法子。
否则,大清国所面临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,而且任何人都能猜到,无非是不敢说出来而已。
顺鸡听完点点头,没有当场表明态度,只能宣布日后再议。
除了豪格很不高兴之外,大家倒是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。
因为不搬家西征,留在这里也打不过蛮明的百万大军啊!
西征起码还有一线生机,留在原地那真就是等死了。
莽夫终究是莽夫,豪格他懂个屁!
除夕之夜,顺鸡在宴会上同意了多尔衮提出的西征计划。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求生。
下旨在开春之后,各旗各部均须集结所有兵马与百姓,带走所有牲畜、家禽、粮食、财物,向第一个落脚点开拔。
能带走的都带走,带不走的就全烧掉,总之不能留给狗蛮子。
落脚点就是吴三桂所在的捕鱼儿海,等于是顺鸡率部投奔吴三桂去了……
原本是想要在顺鸡五年秋收之后再发动西征,但是考虑到开春蛮明兵马就会大举北犯。
届时又会有十数万人投过去,折损上万兵马,顺鸡也只能提前发动西征行动了。
从捕鱼儿海向西,一路会经过饮马河、土剌河、塔密儿河、扎卜罕河等河流,是草原地区河流最密集的地带。
这是多尔衮特意挑选的进兵路径,可以为大军随时补充水分,只要带足了粮食便足以横穿草原。
最终的目标是金山地区(阿尔泰山),等到了那边,再视具体情况,继续西进,还是选择南下天山地区。
豪格这会儿倒是没犯糊涂,大家都在收拾行囊,他率部留下,那真就是找死了。
被那狗太子……狗皇帝逮到的话,非得将其凌迟了不可!
硕托当初是主动投诚的,豪格自问没法跟人家比。
那就是个大清的败类,居然能心安理得地苟活于世。
此前更是从缴获的报纸上看到了那败类的屁话,宣称在其父代善逝世之后,他才是两红旗的头号继承人。
以后若是蛮明大军能够消灭大清国的话,他还要过来继承两红旗的所有奴才和钱物!
真是恬不知耻啊,没想到世上还有这等臭不要脸之人!
满达海等兄弟当然对此愤愤不平,决计不会将两红旗让给这个为狗蛮子卖命的败类。
现在好了,大家合力把两红旗打包带走,硕托连根毛都捞不着了!
只是背井离乡,非常让人难以割舍。
西征长路漫漫,前途未卜,又让大家感到迷惘与惶恐。
好在路上有这么多人作伴,哪怕半道死了,也有垫背的了……
别当真,这就是大家的心里话。
不然有几个人敢跋涉几千里地,去另外一个地方过下半辈子?
当年耶律大石往昔跑,是被金军打得没办法了,大辽已经亡国了。
如今大清王师起兵西征,那是正二八经的战略转移,到了西域再卷土重来!
顺鸡有说这种话的资本,各旗各部上报的兵力总计有近三十七万,百姓达到四百九十五万左右,除战马之外的牲畜有上百万头,家禽近千万只。
携带的粮食达到一千两百余万石,不出意外的话,省着点吃,应该足以抵达金山一带扎营了。
为了多带粮食,顺鸡下令各旗各部除必要骑兵,以及拖拽火炮、弹药、装备外的马匹外,其他马匹均要挂上车辆,用以运输物资。
每人还要携带至少二十斤粮食,以便减轻马车的负担,因为马匹还要携带自身所需的粮草。
由于大量包衣奴才没啥家当,刚好可以用来作为劳力负责运输物资。
最近两年都无法种地,更不会有收成,故而顺鸡命令大量骑兵沿途打猎,补充给养,减少粮食消耗。
抵达捕鱼儿海后,可以进行大规模捕鱼,吃不了的部分便可以晒成鱼干带走。
“皇上,臣迎驾来迟……”
吴三桂起初听说大清西征,心里将信将疑,但皇帝的銮驾都来了,急忙出迎六十里接驾。
“爱卿无需如此,速速免礼平身!”
顺鸡倒是没有丝毫的计较,起码人家也大老远来接自己,至少看不出有反心。
这次不但要投奔吴三桂,还要将勇顺王连同所部一并带走。
吴三桂麾下可是拥有三万精锐,由于这些年都没作战,实力可是不容小觑。
为了让这位异姓王听从自己的安排,顺鸡也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。
令小心翼翼的吴三桂受宠若惊,君臣还单独促膝长谈了许久。
五天之后,没有退路的吴三桂便“欣然”同意了伴驾出征西域。
因为已经走投无路了,周边全都是顺鸡的兵马,己部稍有异动,只恐被围得水泄不通。
既然昊菁皇帝已经拒绝了自己反正的申请,眼下又是这等情况,吴三桂也只能选择从善如流了。
好在己部这些年没有在征战,一直处于修养生息阶段,粮食还算够吃,而且在周边还能捕鱼打猎,日子也算过得去。
吴三桂倒是想要继续过这种悠哉游哉的生活,但形势不允许,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吧。
顺鸡也深明大义,早已表示,不用让勇顺王所部开路或殿后,只要跟着走即可。
实际用意便是将该部人马夹在队伍中间,防止其半路开溜……
草原上愿意跟着大清王师西征的各部落,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生活用品。
不愿意走的,多尔衮就派人“帮助”其变得愿意……
总之,王师所到之处,除了草场与河流带不走之外,连部落的营帐都要带走,更别说牛马了。
行军路线上的喀尔喀诸部均对此表示不满,但抵不过几十万清军压境。
尽管这里面有不少檬古部落的骑兵,此时也要随大流了,除非痛下决心,南下投奔蛮明。
与林丹汗西征不同,顺鸡这次天气不错,少有连续下雨的时候。
对众人来说,这算是个不错的兆头。
能维持如此天气的话,便可顺利抵达目的地了。
《明末黑太子》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