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国军队浩浩荡荡直奔楚国而来。
楚国边界上早有一人衣冠整洁,站在道路中间,所乘车辆停止路旁,此人面对远处气势磅礴的千军万马,四平八稳,坦然自若。
早有探马回报齐桓公说:“楚国大夫屈完,奉楚王之命,出使齐军,已于五日前,在楚国界上等待我国军到达。”
齐桓公诧异,对管仲说:“楚人怎么知道我军来伐呢?”
管仲说:“必有人漏泄消息,既然派遣使者,一定会有说辞,臣请令去会见来人,责备楚国过错,让他们自觉理亏,羞愧不敢迎战。”
齐桓公准许,管仲乘车而出,与屈完见面。
屈完认得管仲,拱手施礼,开言道:“寡君知道上国兵车将要来到,让下臣询问贵国:‘齐、楚两国相安无事,齐位于北海,楚在南海,风马牛不相及,不知为何攻伐我国?”
管仲回答说:“早先,周成王封姜太公到齐国,同时负责征战讨伐,保护周室王朝,凡是不尊王命,蔑视周室的诸侯,都应兴师问罪。现在,我们君主再次奉命主盟,你楚国地处南荆,多年不向周室进贡,所以特来讨罪。并且昭王南征荆地,死途中,你楚国难辞其咎。”
屈完听后,朗声说道:“周室衰弱,朝纲混乱,丧失信用,天下诸侯都不按时进贡,岂止只是楚国?当然,不给天子进贡,是我们的过错,寡君知罪,楚国将补齐贡品,向周王认罪。然而周昭王南征时,是因为舟船不牢固,不幸落水遇难,不应把这个罪名强加给楚国。”
屈完说的句句在理,现在周室衰弱,大家都不尊重周王,并非我楚国一国,但是,不进贡的事我认错;至于周昭王南征去世,时间久远,管仲知道,争来争去白费口舌。
屈完说完,登车告辞而去。
管仲回来告诉桓公:“楚人倔强,只凭口舌难以是他们屈服,应该进兵威逼他们投降。”桓公传令八路军共同进发,到达陉山,距离汉水不远了。管仲下令安营扎寨,不可前行。
诸侯们奇怪,纷纷询问:“大兵已深入敌境,为何不火速渡河,乘其不备,与楚军死战,而在此次逗留,耽误时间。”
管仲派人分别解释说:“楚国既然派来使者,一定有了准备,一旦交兵,就再难化解冤仇。现在,我们屯兵此处,楚国惧我兵威,将会再派使者谈判,我们迫使他答应我们的条件,这样讨伐的目的达到了,也不用军士在战场上拼杀,不是更好吗?”
诸侯们疑信参半,议论纷纷。
再说楚成王已拜斗子文为大将,率兵镇守在汉水南岸,只等中原诸侯渡河迎击。
子文向楚成王进言:“管仲很会用兵,如今率八国之众,逗留不进,应该派使者再去,察看他们的虚实意向,或战或和,再做决定。”
楚成王看看子文说:“这次派谁去合适呢?”
子文回答:“屈完已经去过一次了,还派他去吧。”
屈完听子文举荐自己,起身说道:“前面臣已经承认不向周朝进贡的错误了,大王若要讲和,我会努力去做;如果要战,还是让别人去更好。”
面对强敌楚军没有把握,楚成王想了想对屈完说:“是战是和,任你随机应变,你就放心去吧!”
屈完再次来到齐国军营,请求面见齐桓公。
管仲说:“楚国使者又来,肯定是请求和解的。”
屈完进入中军大账,拜见齐桓公后,说道:“我楚国因为不朝贡周王,致使贵国领兵讨伐,我家主公已经知罪,您如果你们能够撤军一舍(三十里),我国愿意服从您的号令。”
齐桓公说:“如果楚国能够服从周王,朝贡不缺,我此行也可回报天子了,还有什么苛求呢?”
屈完拜谢而去,回来告诉楚成王说:“齐桓公已经答应退兵一舍,我也答应进贡,主公您不能失信啊!”
半日以后,探马来报:“八路人马拔寨撤军,退三十里扎营。”
楚成王熊恽兴奋的说:“齐国带领军队撤退,是害怕我!”他心里想反悔进贡的事。因为楚国已经私自称王,想要与周王平起平坐,如果进贡的话自己就又矮了周王一截。
斗子文揣摩到楚成王的心意,说道:“对方八国的国君,尚不失信于楚国臣子,难道主公让屈完食言于这些国君们吗?”你让屈完见机行事,现在说话不算话了吗?
熊恽默然良久,命屈完带上金帛八车,犒劳八国军队,再备齐进贡物品,让齐国检验以后,向周天子进贡。
桓公得知屈完又来,吩咐各国诸侯列出本国车马,按指定位置摆好阵势,等齐军中鼓起,七国一齐鸣鼓,盔甲器械,务必整齐,以显示中原部队雄壮威武之势!
屈完见到齐桓公,献上犒劳军队的礼物,桓公命人将礼物分送八路诸侯,查看了进贡物品,仍让屈完收管,自行向周王进贡。然后桓公对屈完说:“你可曾见过中国军队?”
屈完一听就知道他要显摆,君子成人之美,说道:“我一直住在偏远的南方,没有去过中国,愿借这个机会想看看!”
桓公与屈完同登一辆戎车,边走边看,只见八路大军各占一个方位,连绵数十里不绝。齐军中一声鼓起,七路军鼓声相应,骇地惊天,气势磅礴,桓公在战车上喜形于色,神气十足,对屈完说:“寡人有这样强大的军队,攻必克,战必胜!”
屈完诚恳地回答说:“君侯做为中原盟主,辅佐周室,帮扶弱国,爱护百姓,您以恩德布施诸侯,谁能不服呢?如果凭靠武力,楚国虽然是偏远小国,但城池高大坚固,且有汉水天险,虽有百万之众,也未必屈服。”不卑不亢,有理有节。
桓公一时语塞,面带惭愧,再次打量屈完,说:“大夫真乃楚国之良臣也!寡人愿与你国永结盟好。”
当晚留屈完住在营中,设宴款待。次日,命人搭起祭坛,举行盟誓,桓公执牛耳为主盟,管仲为司盟,屈完代表楚国君主,立盟书说:“自今以后,世通盟好。”桓公在先,七国与屈完以次顺序歃血为盟。
结盟礼毕,屈完再拜致谢。管仲私下对屈完说,请放聃伯回郑,屈完也代蔡穆公谢罪。
一场大战就此化解。
管仲下令班师回国,诸侯们各归本国。
楚国边界上早有一人衣冠整洁,站在道路中间,所乘车辆停止路旁,此人面对远处气势磅礴的千军万马,四平八稳,坦然自若。
早有探马回报齐桓公说:“楚国大夫屈完,奉楚王之命,出使齐军,已于五日前,在楚国界上等待我国军到达。”
齐桓公诧异,对管仲说:“楚人怎么知道我军来伐呢?”
管仲说:“必有人漏泄消息,既然派遣使者,一定会有说辞,臣请令去会见来人,责备楚国过错,让他们自觉理亏,羞愧不敢迎战。”
齐桓公准许,管仲乘车而出,与屈完见面。
屈完认得管仲,拱手施礼,开言道:“寡君知道上国兵车将要来到,让下臣询问贵国:‘齐、楚两国相安无事,齐位于北海,楚在南海,风马牛不相及,不知为何攻伐我国?”
管仲回答说:“早先,周成王封姜太公到齐国,同时负责征战讨伐,保护周室王朝,凡是不尊王命,蔑视周室的诸侯,都应兴师问罪。现在,我们君主再次奉命主盟,你楚国地处南荆,多年不向周室进贡,所以特来讨罪。并且昭王南征荆地,死途中,你楚国难辞其咎。”
屈完听后,朗声说道:“周室衰弱,朝纲混乱,丧失信用,天下诸侯都不按时进贡,岂止只是楚国?当然,不给天子进贡,是我们的过错,寡君知罪,楚国将补齐贡品,向周王认罪。然而周昭王南征时,是因为舟船不牢固,不幸落水遇难,不应把这个罪名强加给楚国。”
屈完说的句句在理,现在周室衰弱,大家都不尊重周王,并非我楚国一国,但是,不进贡的事我认错;至于周昭王南征去世,时间久远,管仲知道,争来争去白费口舌。
屈完说完,登车告辞而去。
管仲回来告诉桓公:“楚人倔强,只凭口舌难以是他们屈服,应该进兵威逼他们投降。”桓公传令八路军共同进发,到达陉山,距离汉水不远了。管仲下令安营扎寨,不可前行。
诸侯们奇怪,纷纷询问:“大兵已深入敌境,为何不火速渡河,乘其不备,与楚军死战,而在此次逗留,耽误时间。”
管仲派人分别解释说:“楚国既然派来使者,一定有了准备,一旦交兵,就再难化解冤仇。现在,我们屯兵此处,楚国惧我兵威,将会再派使者谈判,我们迫使他答应我们的条件,这样讨伐的目的达到了,也不用军士在战场上拼杀,不是更好吗?”
诸侯们疑信参半,议论纷纷。
再说楚成王已拜斗子文为大将,率兵镇守在汉水南岸,只等中原诸侯渡河迎击。
子文向楚成王进言:“管仲很会用兵,如今率八国之众,逗留不进,应该派使者再去,察看他们的虚实意向,或战或和,再做决定。”
楚成王看看子文说:“这次派谁去合适呢?”
子文回答:“屈完已经去过一次了,还派他去吧。”
屈完听子文举荐自己,起身说道:“前面臣已经承认不向周朝进贡的错误了,大王若要讲和,我会努力去做;如果要战,还是让别人去更好。”
面对强敌楚军没有把握,楚成王想了想对屈完说:“是战是和,任你随机应变,你就放心去吧!”
屈完再次来到齐国军营,请求面见齐桓公。
管仲说:“楚国使者又来,肯定是请求和解的。”
屈完进入中军大账,拜见齐桓公后,说道:“我楚国因为不朝贡周王,致使贵国领兵讨伐,我家主公已经知罪,您如果你们能够撤军一舍(三十里),我国愿意服从您的号令。”
齐桓公说:“如果楚国能够服从周王,朝贡不缺,我此行也可回报天子了,还有什么苛求呢?”
屈完拜谢而去,回来告诉楚成王说:“齐桓公已经答应退兵一舍,我也答应进贡,主公您不能失信啊!”
半日以后,探马来报:“八路人马拔寨撤军,退三十里扎营。”
楚成王熊恽兴奋的说:“齐国带领军队撤退,是害怕我!”他心里想反悔进贡的事。因为楚国已经私自称王,想要与周王平起平坐,如果进贡的话自己就又矮了周王一截。
斗子文揣摩到楚成王的心意,说道:“对方八国的国君,尚不失信于楚国臣子,难道主公让屈完食言于这些国君们吗?”你让屈完见机行事,现在说话不算话了吗?
熊恽默然良久,命屈完带上金帛八车,犒劳八国军队,再备齐进贡物品,让齐国检验以后,向周天子进贡。
桓公得知屈完又来,吩咐各国诸侯列出本国车马,按指定位置摆好阵势,等齐军中鼓起,七国一齐鸣鼓,盔甲器械,务必整齐,以显示中原部队雄壮威武之势!
屈完见到齐桓公,献上犒劳军队的礼物,桓公命人将礼物分送八路诸侯,查看了进贡物品,仍让屈完收管,自行向周王进贡。然后桓公对屈完说:“你可曾见过中国军队?”
屈完一听就知道他要显摆,君子成人之美,说道:“我一直住在偏远的南方,没有去过中国,愿借这个机会想看看!”
桓公与屈完同登一辆戎车,边走边看,只见八路大军各占一个方位,连绵数十里不绝。齐军中一声鼓起,七路军鼓声相应,骇地惊天,气势磅礴,桓公在战车上喜形于色,神气十足,对屈完说:“寡人有这样强大的军队,攻必克,战必胜!”
屈完诚恳地回答说:“君侯做为中原盟主,辅佐周室,帮扶弱国,爱护百姓,您以恩德布施诸侯,谁能不服呢?如果凭靠武力,楚国虽然是偏远小国,但城池高大坚固,且有汉水天险,虽有百万之众,也未必屈服。”不卑不亢,有理有节。
桓公一时语塞,面带惭愧,再次打量屈完,说:“大夫真乃楚国之良臣也!寡人愿与你国永结盟好。”
当晚留屈完住在营中,设宴款待。次日,命人搭起祭坛,举行盟誓,桓公执牛耳为主盟,管仲为司盟,屈完代表楚国君主,立盟书说:“自今以后,世通盟好。”桓公在先,七国与屈完以次顺序歃血为盟。
结盟礼毕,屈完再拜致谢。管仲私下对屈完说,请放聃伯回郑,屈完也代蔡穆公谢罪。
一场大战就此化解。
管仲下令班师回国,诸侯们各归本国。